新闻动态

    星河启智上线,2025秋季CFFF四种算力实训助力AI实践教学

    发布时间:2025-11-26浏览次数:

    复旦大学着力发展科学智能,加快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推出战略性AI人才培养举措:“AI大课”。学校高质量构建“AI-BEST”课程体系,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开课。2025年,学校启动AI驱动的教与学融通改革,推进“智学”“智教”“智评”“师生共创”等全要素协同发展的AI 赋能教育教学变革,推动“AI大课”从1.0向2.0迈进。

    一、打造教学场景的AI资源池,星河启智平台闪亮登场助力AI大课

    为更好地满足百门“AI大课”在基础背景、硬件规格、软件、资源用量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降低算力实训成本,CFFF平台建设了专为教学场景的AI资源池(eAIPool)。其中, eGPU功能创新采用业界领先的虚拟化技术,将物理GPU资源虚拟化为多个虚拟GPU,实现高效共享。更值得一提的是,平台还引入了行业领先的AI软件开发工具与国产GPU软硬件环境,确保复旦学子在校内即可接触并掌握国际前沿与国内自主的先进算力应用,为走向产业一线筑牢根基。

    2025年秋季学期,CFFF平台提供教学用AI资源(eAIPool)有4种:校内科研算力、校内eGPU算力、校外合作阿里云算力、复旦参与建设的星河启智平台。

    二、4种算力实训助力AI实践教学

    2025秋季学期,复旦大学CFFF组织了4种算力实训,采取“线下实训+线上同步会议”的融合培训方式。自9月29日启动以来,线上线下参与老师和助教超200名,截至目前,已经辐射服务一千余名学生。

    实训一:星河启智AI4S新科研范式、国产GPU算力实训

    星河启智平台(http://fudan.ai4s.com.cn)是由复旦大学、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与无限光年(上海)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以科学家为中心的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

    10月27日,来自复旦大学、上智院与无限光年的多位专家联合开展专题培训,内容重点聚焦三大方向:“AI for Science”科研新范式的解读、星河启智平台的数据广场/模型广场/Agent广场等多模块功能讲解、基于国产化算力平台的实际操作演练。课程中还介绍了位于复旦张江校区的Shanghai Cube超节点算力集群,帮助师生建立对AI算力软硬件体系的整体认知,并加深对国产GPU算力环境的理解。并在实训环节中基于Cube集群的“星河启智-启智Lab”调度软件,完成了从模型训练、模型部署、模型调用的操作。

    实训二:AI开发工具前沿:阿里云算力与AI新工具实训

    10月22日,阿里云高校合作团队走进复旦大学,开展以“云端算力与工具实训”为主题的专项培训。复旦大学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过程中面临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帮助非计算机背景的师生高效掌握AI技术,并能够通过低代码方式,开发适用于本学科场景的AI应用。为此,阿里云“云工开物”团队专门设计了基于阿里云百炼平台的“AI助教Agent”实践课程。实训过程中,阿里云团队系统介绍了云计算基础与AI大模型关键知识,并引导参训教师与助教在阿里云PAI-DSW平台上进行代码开发实践。借助百炼平台,学员们学习了提示词工程与RAG技术,成功搭建出具备语音交互、知识问答等功能的AI助教原型。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高校合作团队的专家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坚持完成线下授课,赢得了全体师生的一致敬意与赞扬。

    实训三:校内算力实战:eGPU与CFFF科研算力实训

    继9月29日面向全体AI大课师生宣讲了2025年秋季学期四种算力支持办法后,首场算力实训课程于10月15日正式启动。本次实训紧密围绕教学与科研场景,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现场答疑”的融合模式,系统覆盖了从算力“申请、使用到回收”的全流程,以及课程项目管理。在实操环节,工程师团队针对常见教学痛点,提供手把手指导:首先带领师生在eGPU环境中学习运行常用Linux指令、完成简单AI任务训练;进而掌握CFFF课程项目的申请、日常管理、答疑教学等实用技能。此外,课程还深入讲解了eGPU集群与科研GPU集群在算力环境与调度技术上的异同,帮助师生建立对底层算力框架的系统理解。

    实训四:能力检验与认证:助教测评与AI工具使用实训

    在完成全部4种算力实训后,项目组于10月30日与11月7日分别组织了助教专项测评-“2025年度AI大课CFFF算力实训测评”。该测评旨在系统提升助教在AI工具使用、教学支持、云计算与AI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进一步巩固其算力实操与课程辅助能力。

    测评试卷覆盖四大算力模块的核心知识点与实操要点,并融入前沿AI理论与云算力实践技能,同时拓展助教对AI技术应用的深入思考。经过专家评审,2025年秋季学期共有54名助教及课程实践协助教学同学在测评中获得优秀成绩。

    三、深化产教融合,共筑AI人才培育新高地

    本学期围绕“AI大课”开展的四场专项实训,系统构建了从“云端算力—AI开发—平台操作—能力认证”的完整教学支撑链条。系列培训不仅有效提升了师生在AI工具使用、算力实操与教学融合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作为教育界与产业界深度协作的示范实践,为探索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径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

    展望未来,复旦大学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的新范式,为国家AI发展战略培养更多复合型前沿人才。


    下一篇:焕发新活力,凝聚新力量——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党支部顺利完成换届选举